杨二狗没想到当众被王永龙揭短,当即暴跳如雷。王永龙也觉察到了杨二狗的变化,他的印堂散发这一股邪气,显然是练了一种邪派功法。王永龙再看杨剑生派出的其他弟子,发现他们的眼神都非常孤傲,显然经历过刀头舔血的日子。
严金海看到了徐公凌,抱拳道:“徐剑仙,凌虚宫和我们化龙书院,一直都有比试。往往你们凌虚宫的剑仙修炼了一百年,还比不上我们练了一年的弟子。二十多年前,凌虚宫就经常派弟子前来切磋,都被我们化龙书院的弟子打败。”
徐公凌接口道:“凌虚宫修道者多如牛毛,得道者凤毛麟角。我虽然没有得道,但是以一人之力,来战化龙四少。还是有相当把握的。让他们现身吧!”
果不其然,严金海并没有一个人过来。大少李少雄,二少魏少恭,三少邱少剑,四少薛少无。化龙四少是化龙书院年轻弟子中的佼佼者,为了杨剑生的比试,竟然全部出动,可想化龙书院对这场比试的重视。
徐公凌用精纯的内劲发出啸声:“这场比试,我不上。不论谁输谁赢,我都想跟化龙四少切磋一下。”
李少雄一直专注于练功,很少露面,所以认识他的人,反而不如魏少恭多。他望向徐公凌,冷傲地问道:“久仰风侠大名了,听说你和你师父有一腿。如果我没有记错,你师父已经一百三十余岁了。我们四人,你选一个吧!”
徐公凌轻蔑地笑着:“不用选!那就四个一起上吧!”
魏少恭指着徐公凌:“狂妄,李师兄我们等会就用化龙剑阵围住他,难道这风侠还有三头六臂吗。”
杨剑生过来劝道:“魏师兄,别和他们计较,手底下见真章吧!”
魏少恭怒道:“好啊!那就来吧!看看到底鹿死谁手?这次比武的法子也简单,一直打到一方认输,或者站不起来为止,生死勿论。”
张翔龙举起雷公鞭:“谁死还不一定呢!化龙书院的弟子,永远这么嚣张。”
对比衣冠楚楚的化龙四少,徐公凌他们的打扮实在难登大雅之堂。徐公凌已经不再穿着仙袍了,只是普通的棉白衣。张翔龙还是原先的土黄色战袍,看上去也很不起眼。张无音身上穿得衣服,还是五六年钱的旧衣服。
王永龙和汪渐痕的衣着还可以,不过也远远不及杨剑生和他的弟子。严金海宣布徐杨大战开始,让双方各自定好出战的顺序,不得更改。徐公凌斟酌再三,觉得第一战非常重要,实在不容有失,就让张翔龙先上,然后是马家驹、汪渐痕、王永龙和张无音。
徐公凌有预感杨剑生还是会最后一个上,不管是上士斗下士,还是张无音的主动请战,都还得是张无音上。万一张翔龙、马家驹、王永龙,三人有失,自己就会输掉一局,且损失一员大将。
马家驹脑子简单,很容易中杨剑生的诡计。王永龙使得是长兵器,遇到短兵器近身,很容易被一招拿下。想来还是用张无音来克制杨剑生最好,以守为功,反而有赢的机会。徐公凌心里要的是五战全胜。
严金海翻开名帖,喝道:“第一局,杨瑞对阵张翔龙。”
第一局杨剑生派出的是他的二弟子杨瑞。杨瑞原本并不姓杨,拜了杨剑生为师之后,心甘情愿改姓杨,也是杨剑生的义子。杨剑生第一战派他出场,既是对他实力的认可,也是希望他能一战成名。
张翔龙拿着雷公鞭上了擂台,看见面前两手空空的杨瑞,问道:“你什么家伙也不带,是想要空手和我打吗?这我可不能忍啊!”
杨瑞摇摇头:“请张二侠赐教了。早就想领教你的战狂鞭法了。”
张翔龙看不出杨瑞有什么惊人的功夫,但也不敢掉以轻心,于是摆出攻守兼备的打虎式,防止杨瑞偷袭。
徐公凌却急忙喊道:“小心他袖子里的双手剑。”
果不其然,杨瑞在风中陡然消失了。徐公凌自然认得,这是他教给杨剑生的金猫步,杨剑生结合金猫步和化龙书院的鱼龙九变,创出了一套更快的身法,进退神速,不坏功架。
张翔龙看到了绞缠在一起的双剑,有些措不及防。
徐公凌忙道:“惊雷闪!”
杨剑生也出言指点:“浪花剑!”
杨瑞手中的双剑,一剑快似一剑,像是层层叠起的浪花,溅射向张翔龙。张翔龙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的剑气竟然会这么凌厉,若是一招不慎,甚至可能会败在他手中。
徐公凌摇摇头:“好厉害的诡计。狂刀门的霸体武功需要蓄力,他让徒弟用这种翻浪剑法抢攻,是想来一个先下手为强。甚至不让二弟用金刚斗气罩!”
张无音眉头紧锁,叹道:“公凌,这可怎么办啊?难道让翔会雷电把他电死吗?挺可惜的一个小孩,要是这么被电死,怎么和凌州城的父老乡亲交代啊!”
马家驹直言道:“公凌来之前就说了,只许我们赢人,不许我们杀人。杨剑生的弟子都是我们凌州人,要真能一鞭子电死,反而好了。”
徐公凌紧盯着战局:“藏刀势!”
张翔龙果然改用藏刀势全力防守,这浪花剑虽然非常快,但是张翔龙也防守的固若金汤,每次都能震偏他手中的剑。张翔龙的力气比杨瑞要大,时间一长了杨瑞的出剑速度一定会变慢,只要挡住三十招,就可以反败为胜。
“覆浪千层!”
“十方横扫!”
……
杨瑞的剑势没有丝毫的减弱,反而像是憋着一口气,想要一鼓作气干掉张翔龙。张翔龙担心自己一鞭把他打死,所以没有下重手。都是同乡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化龙书院主张一击必杀,然而张翔龙却没法打死自己的父老乡亲。
淮阴侯韩信,是淮阴人。当初为平民百姓时,贫穷,没有好品行,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,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,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,人们大多厌恶他。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,接连数月,亭长的妻子嫌恶他,就提前做好早饭,端到内室床上去吃。开饭的时候,韩信去了,却不给他准备饭食。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。一怒之下,居然离去不再回来。
韩信在城下钓鱼,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,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,就拿出饭给韩信吃。几十天都如此,直到漂洗完毕。韩信很高兴,对那位大娘说:“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。”大娘生气地说:“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,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,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?”
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:“你虽然长的高大,喜欢带刀佩剑,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。”又当众侮辱他说:“你要不怕死,就拿剑刺我;如果怕死,就从我胯下爬过去。”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,低下身去,趴在地上,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。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,认为他胆小。
等到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,韩信持剑追随他,在项粱部下,却没有名声。项粱战败,又隶属项羽,项羽让他做了郎中。他屡次向项羽献策,以求重用,但项羽没有采纳。汉王刘邦入蜀,韩信脱离楚军归顺了汉王。因为没有什么名声,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。
后来犯法判处斩刑,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,轮到韩信,他抬头仰视,正好看见滕公,说:“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?为什么要斩壮士!”滕公感到他的话不同凡响,见他相貌堂堂,就放了他。和韩信交谈,很欣赏他,把这事报告汉王,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。汉王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。
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,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。到达南郑,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。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,汉王不任用,也就逃走了。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,来不及报告汉王,亲自追赶他。有人报告汉王说:“丞相萧何逃跑了。”汉王大怒,如同失去了左右手。过了一两天,萧何来拜见汉王,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。骂萧何道:“你逃跑,为什么?”
萧何说:“我不敢逃跑,我去追赶逃跑的人。”
汉王说:“你追赶的人是谁呢?”
回答说:“是韩信。”
汉王又骂道:“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,您没去追一个;却去追韩信,是骗人。”
萧何说:“那些将领容易得到。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,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。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,自然用不着韩信,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,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。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。”
汉王说:“我是要向东发展啊,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?”
萧何说:“大王决意向东发展,能够重用韩信,韩信就会留下来,不能重用,韩信终究要逃跑的。”
汉王说:“我为了您的缘由,让他做个将军。”
萧何说:“即使是做将军,韩信一定不肯留下。”
汉王说:“任命他做大将军。”萧何说:“太好了。”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。萧何说:“大王向来对人轻慢,不讲礼节,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。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。大王决心要任命他,要选择良辰吉日,亲自斋戒,设置高坛和广场,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。”
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,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。等到任命大将时,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,全军都感到惊讶。
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,汉王就座。汉王说:“丞相多次称道将军,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?”韩信谦让了一番,趁势问汉王说:“如今向东争夺天下,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?”
汉王说:“是。”
韩信说:“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、强悍、仁厚、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,谁强?”
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,说:“不如项王。”韩信拜了两拜,赞成地说:“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。然而,我曾经侍奉过他,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。项王震怒咆哮时,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,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,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。项王待人恭敬慈爱,言语温和,有生病的人,心疼的流泪,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,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,该加封进爵时,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,舍不得给人,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。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,使诸侯臣服,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,而建都彭城。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,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,诸侯们愤愤不平。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,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,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。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,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,天下的人大都怨恨,百姓不愿归附,只不过迫于威势,勉强服从罢了。虽然名义上是霸主,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。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。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: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,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?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,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?以正义之师,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,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?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,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,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,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到没法计算,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。到达新安,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,唯独章邯、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,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。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,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,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。而大王进入武关,秋毫无犯,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,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,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。根据诸侯的成约,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,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,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,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。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,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。”
于是汉王特别高兴,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。就听从韩信的谋划,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