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书库>大燕王朝>第三十四章以莲为题

大燕王朝

2017-11-17 23:20:052091

第三十四章以莲为题

当众人各怀心事,下好了银子,买定离手时,李泰已经搞定了这场看似荒唐、但意义非凡、影响深远的赌局。

在李贞祐和李简两人也反复说动下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终于让李泰低头。和白易主动讲和,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化解这段恩怨。李泰面对众兄弟、众大臣的请求,心中无奈。只好举杯修好,宣布是自己鲁莽,冲撞了白易。

白易虽然心生怨恨,但也为这事能了结心中感到窃喜不已。面带微笑的举杯,宣布于信王殿下将会是他的诗友,自然不会介怀。

在两人宣布化解恩怨之时,宴会又重新恢复勃勃生机,鼓瑟吹笙。皇帝李希烈也在众人的欢呼下来到众人面前,居坐于正中央,君臣同乐。李泰五位皇子以李贞祐为首坐于左,臣子大臣坐于右,重新分席而做,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
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。在众人吃得快要离席之时,李贞祐站起身来,对身边的兄弟一笑,提议道:"

"各位兄弟,今日我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。不如我们由兄弟五人一起吟诗作对,写下如同四弟那样一样高雅的诗篇,为祖母盛诞做祝贺如何?"

"听起来不错,小弟先来一首,为祖母贺寿。"李简听罢,欢喜的接口道。

"竟然简儿那么快就能想出一首诗,朕就听了。"李希烈看着诸子能和睦相处,心中一暖,道。

"父皇,儿臣献丑了。"李简对其行了一礼,随后缓缓的吟道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……”

这言简意赅的诗句,意味深长,让人不禁赞叹不已。仅仅二十字就将一位辛劳劳动、苦苦等待游子的母亲刻画的淋漓尽致……

李泰听了更是心中大骇,这诗不就是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?后人耳熟能详的名诗,怎么会出现在这里!

“好好好,简儿这诗唱出千千万万老百姓家中的心声,切中时弊。虽然简短,但通俗易懂。让我想起你皇祖母当年为朕亲手织的衣裳。现在朕还留在寝宫之内,不敢忘怀!”李希烈听了,开怀大笑。

“这是孟夫子教的好,儿臣不过是聆听教诲而已!”李简害羞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,谦虚的说道。

“吾家千里驹!”李希烈抚掌大笑,对众人说道。心中欣慰不已。

“孟夫子是谁?”李泰小声嘀咕,问着左边安静的李安。

李安先是惊讶了一下,随后解释道:

“四哥怎么连这个都忘了?是孟攸,孟夫子!曾经的文坛双绝的之一,让人称为“诗王。”与司马南夫子并重,两人当时联手,可是纵横天下文坛。

但孟夫子性情孤僻,如同傲雪凌霜一般。一直没有接受朝廷的征召。直到孟夫子四十岁时,让司马夫子劝说。才勉为其难的接受朝廷的征辟,但孟夫子却不想进入官场,与世流同流合污。在武帝的同意下,创立了川岳书院,成为校长。并著书立说,教育士人。

现在也有七十岁的高龄了,可为是德高望重,桃李满天下。就连父皇当年也是孟夫子的学生。听说当年父皇在书院可是年年第一,文武全才。

六弟可是孟夫子的得意门生,年不过十岁。就让孟夫子亲自考问,当场就收其为徒。真是好运气!"

“原来如此,天下奇人异士何其多。"李泰发出感慨说道。

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唐朝孟郊,但却有孟攸看来!这个时空里的人和自己的时代的人差不了多少。虽然没有自己时代的知识,但他们却有同样的智慧。

不可小觑!

就在这时,李贞祐站出来,沉思了一会,出言吟道:"山前山后是青草,尽日出门还掩门。每思骨肉在天畔,来看野翁怜子孙。”

引得在座众人赞誉声一片,纷纷称赞李贞祐有孝心。

"一父一母,很是对称。深得朕心,你们谁还有补充的吗?"李希烈问道。热切望着诸皇子,希望还有人能作答。

“也许四弟有哪?”李贞祐不知是有意还是故意,插嘴道。

“哦~,泰儿可想好作品?”

“儿臣尚未想好,没有二哥六弟厉害。还在思索中。”李泰平淡的说道。心想:连著名的游子吟都出来了,我还插什么手,就算有名篇也不定和游子吟抗衡。不是自找苦吃,不去不去!

这一点,让眼尖的李贞祐看到。心中一喜,看来自己这个四弟在诗词方面不过是精通一二而已,看来一开始不过是自己多虑。

随即众人陷入沉默,场面寂静无声。

李希烈见状,脑筋一转。便开始出题,以题为中心,让众人来做诗歌。让众人听了皆言,陛下圣明!

第一题以荷花为题,作一首诗,题材不限……

这第一题,让大燕官员不少人听了都犯难。

荷花又称莲花,古时又称芙蓉、菡萏、芙蕖。叶大茎圆,性温和。主要生长在南方,喜阴凉之处,尤其是西湖荷花池天下闻名。而北地却难以见到,因地多寒冷,易冻死。荷花清香远溢,出污泥而不染,深为人们所喜爱,富豪权贵多建园林,运南方荷花苗种不远千里,种植培养,供他人观赏。

可以说北燕国老百姓对于荷花根本就没有研究,何况是五谷不分的文人。

而李慎听完,早已经按耐不住。他在园林之内,见这种东西都看厌了,自然是耳熟能详。

一脸急切地说道:“儿臣先来,为各位观赏一二。青荷盖绿水,芙蓉披红鲜。下有并根藕,上有并头莲。"

引得不少在场人发出惊呼。这齐王殿下做出如此之作,必是一个懂荷花之人,要不然如何将荷花的姿态描写的淋漓尽致,惟妙惟肖。

想不到殿下久居军旅,样貌犹如莽夫大汉,却是一个文雅之士,真是人不可貌相!这让不少官员对李慎心中有了不一样的看法,三殿下其志不小……

众人的赞扬让李慎嘴角露出喜悦之色。今日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。论文采,每次都是李贞祐快他一步,让他无计可施。现在终于论到他出手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