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云珠继续说,“还有一个,叫肖芸的,她的哥哥,曾经是我们厂的军代表,真正的一把手。
还有的,不说了。
毕荣都没有看上。
只是被周佳丽缠的没办法,才同意相处。
只是相处到后来,周佳丽的父母来了,硬是把他俩给拆散了。”尹希怡问:“全都是她们追的毕荣吗?毕荣就没有追求过哪一个?”兰云珠说:“我所知道的,就是那些女孩子追的毕荣。
这还只是厂里的。
他还有同学的,还有邻居的。
有没有别的女孩子追求过他,我就不知道了。”尹希怡笑了,说:“师傅。
我发现啊,你对毕荣很关心的。”兰云珠说:“是啊。
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男孩子。
我曾经想把表妹介绍给他的。
那是他进厂不久的事。
后来,发现我表妹肯定不适合他。
我就没跟他提了。”尹希怡说:“你可以提的呀。
说不定,你提了,他就愿意了呢。
这也是说不定的事。”兰云珠笑了,说:“开始时,我也是这样想的。
后来,发现,毕荣的眼光很高。
我就不想去触这个霉头了。”尹希怡低下头,在想心思了。
兰云珠又促了一句,“毕荣真的不错。
你可以考虑的。
你家里那一个,你也说了的,是父母做的主。
现在,不兴父母包办婚姻的。
恋爱讲究自主,讲究自由。”尹希怡说:“师傅。
你让我想想吧。
我不能马上就给你答复。”“好吧。
你想想。”兰云珠转身离开,走了两步,又回到尹希怡身边,说:“我是觉得,你要是错过了毕荣,以后会可惜的。”尹希怡点头。
兰云珠就去忙活了。
尹希怡站在工作台前,手上貌似在做活,却是动作很缓慢,有一下,没一下的。
晚饭时分。
毕荣在食堂吃饭时,看见尹希怡来买饭,就凑了过去。
“你好。”尹希怡也就客气的回了一句,“你好。”毕荣主动上来招呼,是兰云珠把说服尹希怡的那个过程告诉了。
兰云珠建议毕荣还是要主动一些。
毕竟,毕荣是男的。
谈恋爱,应该是男的主动一些的。
当时,兰云珠可是批评了毕荣,不要在谈恋爱这个事上,端架子。
毕荣答应兰云珠,会放下架子的。
他告诉兰云珠,尹希怡是他喜欢的女孩子。
只要是自己喜欢,就会主动的。
面对面站着,周边有走过的人。
毕荣悄声的说:“我想,我们还是约时间说说话。”“有什么话,在这里说吧。”尹希怡是想答应的。
可是话到了嘴边,就又改了口。
毕荣看了左右,这里吃饭的人起码有一两百人。
在这说?显然,尹希怡还是不想给毕荣说话的机会。
尹希怡有自己的想法。
她对毕荣有好感,却需要时间,做进一步的观察。
还有,父母做主的那个对象家要定亲。
尹希怡已经拒绝了。
她不想在这个时候,被对方家里说闲话。
她想把父母定的这门亲事了结掉,再一身轻松的和毕荣交往。
尹希怡把这个事情想简单了。
她把自己的态度告诉了父母,对方家里可不是那么容易同意的。
毕竟,双方家长可是有言在先的。
突击队得到厂部领导批准,放假半个月。
一是等材料采购到位,三是让大家休整一下。
毕荣这就发现,一个机会来了。
他打算从厂里离开一段时间,对尹希怡实施欲擒故纵。
母亲早就提出,要回老家去看看。
毕荣的老家在江北,有十多年没回去。
他决定陪母亲回去一趟。
用电话通知了母亲。
母亲接到电话,在那边办了请假手续。
毕荣从这边到家后,第二天就和母亲动身,前往老家探亲。
这一次回老家,毕荣在路上就开了眼界。
没想到,现在的公路还有这样宽的。
起码可以并排通行八辆大型货车。
公路笔直,中间还有绿化带。
只是,还是有遗憾。
这样好的高等级公路,不到一百公里。
然后,就是老式的公路,两辆车勉强交会了。
十多年没有回,这次到了,舅舅们的热情,可想而知。
毕荣彻底的放松,吃了睡,睡醒了就是吃饭喝酒。
这日子过的倒也是滋润。
偶尔地,毕荣会想到尹希怡。
也只是想那么一小会,就过去了。
奇怪吧。
没有牵肠挂肚。
毕荣甚至怀疑自己,是不是真的爱尹希怡。
在老家用掉了一半的假期。
回来后,毕荣是想立马就回厂的。
可他想了想,还是忍住了。
他要完全的把假期在厂外用掉。
好在,有一件事,可以做。
这就是那首诗得到文化部门的认可。
文化部门的人曾经约谈了毕荣,希望能写一个剧本。
当时,毕荣说没写过。
文化部门的人,应该是分管剧本的领导,说可以试试。
谁也不是天生就专门干哪一行的。
那个分管剧本的领导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说,试试吧,说不定啊,你就是吃这个虫子的鸟呢。
毕荣吃了饭,也喝了点酒,打算到铺上睡觉的。
这时,就又想到写剧本这个事。
他就想试试,自己是不是吃这个虫子的鸟。
写什么呢?脱衣服时还在想这个事。
怪事了,难道是酒喝多了,衣服滞涩在身上,往下脱时,有些困难。
毕荣感觉到灵感一现。
有了。
出来一个题目。
脱不下的外套对,就是《脱不下的外套》想到这个题目,毕荣就有了些激动。
越是往这上面想,就越发的激动。
毕荣几乎就要手舞足蹈。
父亲看见儿子这时的样子,问:“毕荣,你干吗呢?”毕荣就把文化部门曾经的一个想法跟父亲说了。
父亲说:“好啊。
你可以试试的。”母亲也给了儿子以鼓励的眼神。
父母的鼓励,或许有小儿子的因素。
毕荣的弟弟在绘画上已经小有成就,在这个单位也有了些名气。
这个,缘于中央电视台的一次少儿绘画比赛。
那时,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还叫北京电视台。
弟弟拿到一个二等奖。
在那个奖项还没有泛滥没有水分的年代,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。
父亲所在的单位,为这个事,传播可是玄乎不得了。
父母也因此脸上荣光无比。
有了弟弟的这个事在先,毕荣被约了写剧本,在父母看来,要是成功了,他们的脸面上,可是好看的。
这个,不亚于毕荣领一个对象回家来。
有了父母的支持,毕荣就更加的有了信心。
午饭后,父母去上班。
毕荣在家铺开线条纸。
这是父亲拿给他的。
坐了一下午,毕荣却不知道怎么开局。
写是写了,地面上也有了一团又团的纸球。
父母下班回来,毕荣已经把晚饭做好。
弟妹们吃了饭后,都去做作业。
母亲收拾了碗筷去洗。
“怎么样了?”父亲问毕荣。
父子俩没有离开饭桌。
毕荣手抓了头皮,苦了一张脸,摇头。
父亲说:“写剧本这个事,肯定不容易。
不要急。”毕荣说:“可能是时间上不对。
我听人说过的,写作,要在晚上。
白天,一般来说,找不到灵感。”父亲说:“行啊。
你就晚上写。”毕荣说:“不行的。
晚上,你们都睡觉,地方这样的小。
我怕开了灯,影响弟妹们睡觉。”“这个好办。”父亲说:“你到我办公室去写。”毕荣有些激动,问:“可以吗?”父亲说:“可以。
另外,我去跟食堂打个招呼,晚上给你一份夜宵。”这个单位,晚上有人值班的。
父亲一个月里,也是要值几天班的。
主要是应对下面的一些特发情况。
这样,毕荣当晚就跟父亲去到办公室。
父亲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。
毕荣没有写过剧本,也不知道要先拉出一个大纲。
他是想到哪,写到哪。
到吃夜宵时,他也写了几张纸。
到吃完夜宵回到办公室,再看刚才写出的,全然没了兴趣。
自己看,都觉得这个不是剧本。
小说不是小说,故事不是故事。
几不像。
白天,睡了一觉,毕荣起来后,去到这个单位的剧团,找到了一个编导,这才了解到写剧本的一些基本常识。
那个编导,是个留场就业人员。
这个剧团里的人,全都是这样的人员。
晚上时,到了父亲的办公室,毕荣开始拉大纲。
这个大纲已经有了腹稿,其中一部分,是那个编导帮着弄的。
大纲弄出来,毕荣挺激动的。
接着,就写第一幕。
可能是毕荣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。
到天亮前,第一幕写完。
乘着高兴劲,他看了一遍,挺满意的。
哈哈。
毕荣在办公室里伸展了拳脚,看来,他还真的是吃这个虫子的鸟。
只是,不知道文化部门的人是不是认同他写的东西。
防止劳而无功,毕荣不打算接着写。
他回家去睡了一觉后,把写成的第一幕,拿给了那个指导他的编导看。
编导说第一幕写的不错。
毕荣就有了想法,回去后,把剧本第一幕交给文化部门的人看之前,先给尹希怡看。
这时,毕荣就想,尹希怡那边的情况,不知道怎么样了?
现在,听尹希怡打探,兰云珠笑了。
这个毕荣,真的鬼精鬼精的。